我們的打四圈年代
May 24, 2016
你有無打麻雀的習慣?我無,所以,我無入過麻雀館,無,更家無借廁所入麻雀館,咪玩啦!適逢剛有一間位於有「蔴雀街」之稱的新蒲崗錦榮街老店搬遷,他們的負責人決定把這間擁有40多年歷史的店舖變身,改裝成一個以香港蔴雀館為主題的Pop Up展覽,乃係咁多年以黎首度開放給市民預約參觀! 無錯,做少幾日生意,為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盡一分力,這些機會,真係難能可貴,所以呢,如何你沒有去過麻雀館的話,等我帶你去啦!(在手機上) 自從1956年港英政府發出首個合法經營牌照,香港的蔴雀館行業於今年已踏入第60個年頭,見證了這個城市經歷過的無數高低起跌。是次「蔴雀館60年Pop Up展」共分三個部份,分別向市民介紹香港蔴雀館的由來、其60年來的發展變遷和今時今日的蔴雀館面貌。展覽中不乏一些有關蔴雀館的冷知識與一些重未曝光的珍貴資料和圖片,而市民亦可在場內拍照留念。相信對於一班新蒲崗的老街坊,尤其是在40多年前老店開張當日有來消遣的左鄰右里,必能在展覽中重拾昔日回憶。縱使有些本地老店尚未被市場淘汰,但為了繼續經營下去,也必須改頭換面來迎合市場需求,令這種具備香港50、60年代風格的店舖已賣少見少。 「蔴雀館60年Pop Up展」為期兩天,當參觀者一踏入展覽場地,便會有一身舊式蔴雀館職員打扮的工作人員上前來招呼,然後在指引下進入第一部份的圖片及影像展覽。場地的電視上會播放有關蔴雀館背景的短片,片中除了介紹蔴雀館的由來及其日常運作之外,還會把一些昔日蔴雀館內的珍貴片段呈現觀眾眼前。此部份展覽的內容亦同時包括了50、60年代市民在蔴雀館耍樂的照片,還有早期製作竹蔴雀、租借蔴雀及手寫蔴雀館規則等資料供大眾參考。 於第一部份的展覽,市民除了可認識到蔴雀館的背景外,亦有機會了解香港蔴雀館行業在過去60年來的發展。由1956年港英政府正式發出首個經營牌照開始,香港的蔴雀館合法牌照已由全盛時期的144個縮減到現時的60多個,當中業界所經歷過的興起、被政府打壓、爭取合法化到發展成今天的模式,可反映到60年來香港社會的不斷變遷。香港蔴雀館行業其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乃「港九蔴雀商會」的成立,至於商會如何爭取把蔴雀館合法化、當時政府發牌的原因及發牌數目等,在此部份的展覽中均有敍述。同時,一些甚具歷史價值的文件和政府公函,例如1956年政府支持「港九蔴雀商會」申請成立的文件、當年立法之後刊登的憲報、申請經營蔴雀館的規例,及當年業界向政府申請把營業時間加長、齊集當時所有蔴雀館負責人簽名及公司蓋印的會議章程等,將會一一於此部份展出。還有透過一些蔴雀業內的珍貴圖片,例如在「第十屆港九蔴雀商會」就職典禮上的合照,大家便可一睹香港三位蔴雀業大亨林褀(「鷄記蔴雀」創辦人林坤先生次子、又名林國強「雞叔」)、石鑑輝(「瑞興蔴雀」創辦人)及李泉(「大財利蔴雀」創辦人)當年的風采。 進入第二部份的展覽,市民將置身於擁有40多年歷史的真實蔴雀館內,近距離觀賞其昔日風貌,懷緬香港50、60年代的舊事舊物。館內的裝修、設施、桌椅和用品均是以其原貌展出,保留著那份地道特色。館內將有蔴雀館職員向來賓講解日常運作。這部份同時亦會展示老店的舊照片、舊式蔴雀檯(泥地檯)實物、舊式蔴雀(泥地牌/廣東牌)、「抽水」用具、其他蔴雀用品及宣傳品,以及牌例的轉變說明 (由廣東牌至祖國全沖牌)。市民還可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坐在舊式蔴雀檯前拍照留念。此外,負責人亦邀得全港僅剩三位手雕蔴雀師傅之其中一位何秀湄女士,即場示範手雕蔴雀。她自13歲開始學習手雕蔴雀,40多年來為蔴雀館、街坊甚至外國人服務,曾試過在一天內手雕三副蔴雀,即432隻牌。 來到展覽的最後一部份,可一睹今時今日蔴雀館的新面貌﹕擁有寬倘舒適的環境、亮麗的裝修;具備完善的設施,如鮮風系統、LED照明、香薰裝置及電動麻雀檯等;還有穿著整潔制服的知客駐場,如日常運作般招待來賓,讓參觀者體驗個人化的服務。 睇了咁多懷舊物,大家坐低打翻幾圈啦! [...]